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盲人按摩在线,点击这里可以了解,如何成为湖南盲人按摩学会的线下会员! 将湖南盲人在线|湖南盲人按摩学会设为首页  收藏湖南盲人在线  
  您当前位置:湖南盲人按摩在线 >> 行业动态 >> 中医治未病 >> 研究动态 >> 浏览文章

推动中国中医科学院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字体: 】  [2020-12-18] 打印本页
【关键词】:推动,中国,国中,中医,医科,科学,科学院,学院,迈向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中国中医科学院决心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精神为统领,以“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为目标,努力推动从立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紧急组建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大年初一驰援武汉,第一时间整建制接管金银潭医院重症病区,累计收治158例,(危)重型治愈出院率88%;同时,参与救治千余例普通型轻型患者,形成了一套中医药诊疗方案,获得了一个新冠肺炎中药新药化湿败毒颗粒临床试验批件。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以建设世界一流医学科研院所为目标,加快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

  ?按照全国中医药大会上提出的“扩大中医学9年制招生规模,探索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指示要求,持续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

  ?全院现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7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4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2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2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14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6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43个,北京市中医重点专科11个。

  中国中医科学院是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中医药“国家队”。65年来,一批医学家、药学家、大学者云集于斯,形成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优良传统,铸造了凝聚中医药人的重要精神力量,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落实思树,饮水思源。65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1954年,毛泽东主席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机构,罗致好的中医进行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应运而生,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留下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的历史印迹。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为我院建院六十周年发来贺信,殷切希望中国中医科学院“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2019年,国务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孙春兰副总理明确要求“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实施好科技创新工程”。

  65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中医科学院人的奋斗拼搏。他们以传承千年“大医”精神和创新拼搏的“青蒿素精神”向党和国家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切实发挥着中医药国家队的责任和担当。65年前,建院伊始,一大批著名的中医药专家从全国各地奉召进京,极大地充实了我院的人才资源,奠定了我院发展的基础。55年前,岳美中为印尼总统苏加诺治疗肾病,苏加诺评价说:“这是社会主义中国中医的奇迹,这说明先进的医学不一定在西方。”唐由之创造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器械,为毛泽东主席、朝鲜金日成主席、印尼瓦希德总统、柬埔寨宾努亲王等六位国内外元首级领导人成功地进行过眼科手术及医疗保健。一个个名字、一个个奇迹,前辈们为推进中国与各国共同增进健康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表率。45年前,面对全球疟疾肆虐,周总理亲自批示,启动“疟疾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屠呦呦研究员因此获得我国自然科学领域迄今为止唯一的诺贝尔奖。17年前,SARS暴发,以我院为主力,北京地区以中医为主的防控策略受到国内外的充分肯定。今年,新冠肺炎暴发,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逆行驰援武汉,为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治作出了示范,为全国防控救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忘初心开新局,矢志奋斗育新机。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国中医科学院决心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精神为统领,以“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为目标,努力推动从立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发展。

强“思想”之引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理论武装,积极整合院内外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好我院作为中医药事业的“国家队”和“火车头”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群团统战工作。围绕“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战略目标,在全院范围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广泛开展“向屠呦呦学习,弘扬青蒿素精神”活动周,通过学术交流、扶贫巡诊、技能竞赛和评优选先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组织召开全院专题警示教育大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严格党内政治生活。

践“抗疫”之行动,充分彰显中医药国家队责任与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国中医科学院紧急组建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大年初一驰援武汉,第一时间整建制接管金银潭医院重症病区,累计收治158例,(危)重型治愈出院率88%;同时,参与救治千余例普通型轻型患者,形成了一套中医药诊疗方案,获得了一个新冠肺炎中药新药化湿败毒颗粒临床试验批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部署下,先后派出三批次16人海外执行疫情防控指导任务,完成对海外中资机构及当地华人华侨6137人的健康保障任务,实现了确诊患者“零转重”“零死亡”,专家组“零感染”的预期目标。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卫生和预防部批准化湿败毒颗粒为阿联酋植物药紧急注册产品,化湿败毒颗粒正式以药品身份进入阿联酋市场,标志着“中医药力量”在全球抗疫中得到认可,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宣部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援鄂抗疫医疗队“时代楷模”称号,7人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获先进集体,2人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传“学术”之精华,深入推进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利用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拥有全国藏书最多的中医药专业图书馆和收藏文物最多的中医专业博物馆。全院拥有藏书40万余册,其中中医古籍6000余种10万余册、历代版本8000余个,约占存世中医古籍种类的50%,珍书、善本、孤本书籍2万余册。开放常用古籍数字资源500余种,存世中医古籍103种,获取古籍高清电子资源165种,抢救修复破损古籍7万余页。博物馆收藏文物3000余件。全院推动中医古籍保护与研究,牵头组织《中华医藏》编纂,开放常用古籍数字资源500余种,新购进103种存世中医古籍。

  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传承,对奉召建院的53位名医学术思想进行整理,出版《中国中医科学院奉召建院名医学术思想精粹》。开展历代102名代表性医家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研究,出版《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挖掘整理马王堆汉墓、老官山墓出土医简及医药文物;开展本草考古研究,破译汉代皇族海昏侯墓中药之谜,发现历史记载最早中药炮制品。

立“创新”之机制,大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协调发展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以建设世界一流医学科研院所为目标,加快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通过改革科技组织模式与机制,汇聚科技创新要素,协同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汇聚我院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优势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拓展创新路径,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动力。目前,由两院院士、院领导等牵头组建中医药文献和基础、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循证、中药现代化、针灸等10个专题研究小组,开展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编研,确定了“三好”科学研究,“三有”人才培养,“三多”国际合作,“三重”科研条件建设的目标任务,明年正式实施。

  创新机制优化科研生态。建立常态化战略研究与咨询制度,确保全院科研工作的前沿性,探索项目及科技人才资助模式由“相马”向“赛马”转变;优化项目审评流程,实行里程碑管理,以“硬目标”考核为导向;探索揭榜挂帅制度,尝试院内外科学家领衔新型合作机制;探索协同创新机制,尝试科学家负责制的多学科攻关模式;构建科技交流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科技人才成长。

扩“发展”之基础,高质量推进各类平台建设

  谋划雄安新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的建设。先后承担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相关任务三项,组织起草《雄安新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规划研究》。

  按照“服务国家战略、紧抓学科前沿、补齐自身短板”原则,深化中国中医科学院分院建设规划。其中,新建江西分院作为我院第一个交钥匙工程,连续支持运行经费。参照江西分院建设模式,其他分院正在加快全国布局筹划。

  加快推进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中心在WHO指导下,承担全球传统医药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的申请建设工作,搭建完成“中医药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并与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形成数据联通。以“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为抓手,已对消化、心血管等九类疾病进行系统评价;完成《优势病种、适宜技术和中药品种评价工作方案》,近期有望发布第一批优势病种、适宜技术、中药品种。

  按照全国中医药大会上提出的“扩大中医学9年制招生规模,探索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指示要求,持续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按照“宽知识、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采用“5+4”序贯式培养方式,培养具有中医思维、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独立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试点专项(屠呦呦班)2020级15名学生已经入学。

  中药监管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成果。中心组建以王永炎院士为主任委员的经典名方专家委员会,构建了中心成员单位合作网络,建立协同合作机制。研究制定《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促进中药审评审批机制改革。

  一批科研支撑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青蒿素中心、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医药数据中心、中药监管科学研究中心等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中药科技园一期工程青蒿素研究中心建设正按计划顺利推进。中医药疫病防控中心项目获批。

彰“临床”之优势,与行业共建共享共同发展

  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2019年全院门急诊总量600余万,西苑医院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为全国首次批复的中医领域临床医学中心。全院现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7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4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2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2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14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6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43个,北京市中医重点专科11个。医院特色优势有效发挥,开展的中医诊疗技术项目达100余项,院内制剂数207个,年销售额超过4000万。

  推进中医药科技期刊和中医医院排名工作。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共同发布了首部《中医药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及释义》。同时,稳步推进《基于中医药优势特色和综合服务能力的中医医院排名》工作,发布三级医院TOP50和各专科排名TOP5。

  扎实推进定点、健康、产业、消费扶贫和对口帮扶工作。组建国家中医医疗队赴四川甘孜进行巡回医疗和中药材产业扶贫;全力支持五寨县、阜平县等贫困县的对口帮扶脱贫摘帽;以“三区三州”为重点开展大型义诊服务,对口帮扶内蒙古、西藏。以实际行动推动健康脱贫。把脱贫攻坚与中药资源保护利用、绿色生态发展相结合,开展全国贫困县中药材产业扶贫情况基线调查,遴选优先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区域,推广普及中药材生产适宜技术,运用科学技术破解贫困地区发展中药材产业瓶颈问题,让无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建“开放”之机制,提升中医药国际话语权

  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的国际交流。医疗队在武汉期间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同行分享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经验。全院与奥地利、德国、意大利、伊朗、美国等国的医疗、科研机构召开42次国际抗疫视频会议,联合世界针联向63个国家246个团体会员介绍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近日,我们牵头发起并组织成立“国际传统医学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联盟”,促进国际传统医学团结协作,推进开展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国际合作,全面提升传统医学在人类健康卫生共同体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推进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国际科技合作。2个项目获批外交部“澜湄基金”,中医药领域首个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奥地利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正式获批准。

乘“十四五”之东风,全力打造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示范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谋划了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新蓝图,为我国“十四五”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中医科学院从“立起来”走向“强起来”跨越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院贺信的指示要求为统领,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按照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构建现代化院所治理体系,强调防范重大风险意识的底线,找准补短板、强弱项的着力点,努力将中国中医科学院打造成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点。

  遵循自身规律,坚持特色发展。组织实施好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进一步强化中医药原创思维,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研思路与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深化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建立概念明确、结构合理的理论框架体系,发展原汁原味的现代中医药。

  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内涵发展。针对体量总体偏小、机制僵化,未能有效发挥行业内外资源,形成覆盖跨地域、跨领域的发展平台等问题,我院将紧跟国家战略布局,增量扩容、提质增效,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一批能够发挥我院国家队优势的作用的平台、中心、分院。按照补短板、强弱项原则,推进分院建设;继续推进中药科技园、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加快推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国家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国家中医药疫病防控中心建设,切实发挥中医药国家队的示范作用。

  改革管理体系,推动转型发展。加快科研生态环境优化,以重点/重大项目为依托,增强协同攻关能力;以重大成果培育为导向,增强行业引领作用;以职务考评机制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改革为抓手,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引进机制。

  坚持开放包容,推动融合发展。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大家共同的平台,只有多学科、多领域团结协作,集智攻关才能做大;只有上下齐心,务实求真,奋力拼搏才能做强。充分利用各地良好的政策环境,创新分院管理机制、运行模式,强化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探索共建共享机制,开创我院发展新格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 查德忠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黄璐琦)

(djt)

  相关链接:
关于湖南盲人按摩学会 |  联系我们 | 湖南盲人按摩在线 | 湖南盲人按摩学会 | 湖南颐而康职业技术学校
版权所有 © 2009-2021 湖南盲人按摩在线 湖南省盲人按摩学会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象
技术支持:湖南省残疾人培训基地 长沙市残疾人培训基地 本站为大型公益性盲人按摩信息门户网站,与任何盲人按摩技师、盲人按摩机构无关
盲人在线QQ群:爱盲群86541505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108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