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子一定要拉紧,不仅可以加固扫帚,还可以美化外观……”在郧西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汪令霞正在教新来的学员唐永江学习扫帚编织技术,来汪令霞这里工作的残疾人现有18人,因自身视力残疾,她对这些员工更是关爱有加,为他们新建职工食堂和宿舍,保障他们的日常生活。
20多年前,她和丈夫一起外出务工,迫于身体的原因只能做一下简单的工作,她发现扫帚的需求大、销路广,并且生产扫帚的“铁扫帚草”在郧西老家的四处都有,这让夫妻两人察觉到了商机,汪令霞夫妇专门学习扫帚的工艺技术,凭借一把扫帚白手起家。
“当时东拼西凑800元,我在家扎扫帚,丈夫外出找销路,这一做就是十多年。”汪令霞介绍道,早期没有器械,铁扫帚梗条枯硬,只能依靠手和腰部的力气勒紧一根根扫帚条,日积月累手掌上伤痕累累,水泡、伤口、老茧新伤叠旧伤,还落下了腰间盘突出、脊柱炎等病症,很是辛苦。
先苦后甜,造福一方。汪令霞做出来的扫帚,凭借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逐渐打开市场。“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汪令霞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009年,汪令霞夫妇联合171户村民一起成立郧西县第一家农民合作社——郧西县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她成为了全县铁扫帚产业的领头人,先后免费开办培训班30余期,参训人数达1000余人,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全村50%以上的农户发展扫帚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我在这儿干了四年,汪老板不仅教我技术,还让我有了稳定收入,我很是高兴。”残疾人汪华军表示。汪令霞自返乡创业至今,共计吸纳残疾人600余人次,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使其掌握铁扫帚加工和种植技术,带领他们自主创业。
近年来,郧西县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关爱行动,推动残疾人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就业,已扶持5个残疾人帮扶示范基地,扶持150余名自主创业残疾人、残疾人技术能手,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逐步加强残疾人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残疾人文化技艺学习提供强力保障。